3044永利集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

来源:   |   2024-01-08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及代码: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一级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单位:3044永利集团

授予学位:工学  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于2015年获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9年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下设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和冶金工程;202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立足河北省及周边区域材料、能源、环境等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需要,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已形成了先进金属结构材料、能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和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特色方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杰出青年等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4人,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6%具有海外研究经历教师40%,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0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2015-202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0项,累计经费约2000万元,发表SCI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

学院已拥有河北省高强韧性耐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改性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高品质冷镦钢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邯郸市新能源开放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邯郸市二氧化碳催化转化重点实验室和邯郸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河北工程大学分析测试中心、3044永利集团综合实验中心等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材料化工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学科拥有专业实验室共60个,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5000多万元,实验设备可满足本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要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科学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坚实宽广、系统扎实的人才。

本学科定位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高强钢材料、纳米材料及低维功能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摩擦与润滑等方面,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能把握学科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前沿动态,掌握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及研究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发和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磁性材料

包括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织构制备关键技术,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机制研究,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微结构、磁性能、电性能、力学性能及服役稳定性研究。

2.金属结构材料

包括先进钢铁材料成分设计与优化理论、塑性成形力学基础及应用,冷镦钢成型技术及服役性能,耐磨材料的强韧化技术及机理,铝合金新型时效工艺及腐蚀机理,钛合金强韧化技术开发及相变机理。

3.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包括高韧性聚苯醚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聚苯醚复合材料及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功能塑料薄膜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备关键技术的开发。

4.新能源材料、可持续资源与环境材料

包括新型高效制氢、储氢、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隔膜材料的纳米复合技术和薄膜复合技术,废弃资源的高值再利用技术以及具有高效吸附和催化降解功能新型复合材料的多级结构设计和材料复合新技术。

5. 新型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包括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及特种制备技术,并探索其在机械、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新型陶粒材料制备及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智能纳米材料、光子晶体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技术。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材料科学与工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短学习年限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培养方式

1. 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助理导师协助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性质和专业学位类型特点,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经验,采取协同培养、联合培养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突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统筹兼顾升学留学、就业创业的多元发展取向,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研究生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同时,注重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3. 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增加选课范围和选课自主权,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加强包括学术讲座、讲习班、讨论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自主研究活动,并设置相应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年,其他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和社会实践等。

4. 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进行系统、完整和严格的训练。强化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学术素质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累计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不超过37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12-1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课程设置详见表1“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1. 学位课

1公共基础课,必修, 5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

外国语(英语包括精读、翻译、国际交流三部分),90学时,3学分

2)数理基础课,必修, 4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数值分析,32学时,2学分。

数理统计,32学时,2学分。

3)学科基础理论课和学科专业课,必修,6学分,学院开设

2.选修课

1)公共选修课,全校统一设置。

自然辩证法,必选,18学时,1学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与治国理政,必选,26学时,1学分。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必选,8学时,1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现代创新方法,选修,16学时,1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体育课,全日制研究生必选,不计入总学分。

2)学科选修课,学院开设。

3. 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1学分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完成,学院应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并组织研究生和教师积极参加开题报告会和相关讨论。

2)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其中本人学术报告2次以上。

3社会实践1学分。

社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4. 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补修课不计学分。

七、中期考核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期末以前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以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主要对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学位论文工作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其评价结果,作为各培养单位审批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依据之一。

八、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年,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 论文应符合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

4. 论文评阅人至少有1名校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外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1.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 硕士研究生达到该学科当前执行的学位标准要求,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



1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要求

学时

选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15学分

ST1001X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必修

1

全校统一设置

9学分

ST1001X02

精读

1

30

必修

1

ST1001X03

翻译

1

30

必修

1

ST1001X04

国际交流

1

30

必修

2

SX1001X05

数值分析

2

32

必修

1

SX1001X06

数理统计

2

32

必修

1

SX0082X01

计算材料学

2

32

必修

1

学院设置

6学分

SX0082X02

材料分析方法原理

2

32

必修

1

SX0082X03

材料表面与界面

2

32

必修

1

选修课

12-19学分

ST1001F01

自然辩证法

1

18

必选

2

全校统一设置

ST1001F03-20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与治国理政

1

26

必选

2

ST1001F07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1

16

必选

12

ST1001F04

现代创新方法

1

16

选修

2

ST1001F05

体育课

/

16

必选

12

SX0082F01

金属材料理论基础

1

16

选修

2

学院设置

SX0082F02

材料腐蚀原理

1

16

选修

2

SX0082F03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1

16

选修

2

SX0082F04

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

1

16

选修

2

SX0082F05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1

16

选修

2

SX0082F06

现代材料物理化学

1

16

选修

2

SX0082F07

金属基复合材料

1

16

选修

2

SX0082F08

纳米材料及制备技术

1

16

选修

2

SX0082F09

材料先进加工技术

1

16

选修

2

SX0082F10

先进钢铁材料

1

16

选修

2

SX0082F11

薄膜材料与技术

1

16

选修

2

SX0082F12

材料成形数值模拟与优化理论

1

16

选修

2

SX0082F13

学科前沿进展

1

16

必选

2

SX0082F14

研究方法论

1

16

必选

2

SX0082F15

材料摩擦与润滑

1

16

选修

2

SX0082F16

金属材料强韧化原理

1

16

选修

2

SX0082F17

科技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

1

16

必选

2

必修

环节

3学分

SX0082H01

开题报告

1


必修

3

学院设置

SX0082H02

社会实践

1


必修


学院或学校

SX0082H03

学术活动

1


必修


学院或学校

补修

课程

SX0082B01

材料科学与基础

0

32

补修

12

学院设置

SX0082B02

材料力学性能

0

32

补修

12

SX0082B03

金属热处理原理

0

32

补修

12

SX0082B04

复合材料学

0

32

补修

12

SX0082B05

树脂基复合材料

0

32

补修

12



 

Baidu
sogou